王佳鑫,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质量管理数智中心焊接教练焊工。他参与了“海基一号”“海基二号”等多个深海“国之重器”建造,攻克了S420高强钢焊接等多项行业焊接技术难题。今年,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5年,广东揭阳惠来县一处窗户防盗网焊接时发出的璀璨焊花,就让年仅10岁的王佳鑫深深为之着迷。20年后,当初的小男孩已经站在人民大会堂的最高领奖台上。
王佳鑫刚从学校被分到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时,车间气温经常维持在40摄氏度以上。为确保重大工程焊接符合工程标准,有的钢材需要预热到110摄氏度才能施焊。焊工经常“全副武装”钻进钢管焊完一段后,再钻出来喝口水、透口气,接着作业,汗水一遍遍浸透工装又被烤干。
面对老焊工“这小孩吃不了苦”的私下议论,王佳鑫偏不信邪。他白天利用作业空隙,向老师傅请教平台结构焊接和建造工艺,晚上一个人躲在车间角落里,有针对性进行焊接练习,陪伴他的那盏灯成为车间深夜唯一的光亮。靠着能吃苦、爱钻研的劲头,王佳鑫数次获得焊接界的“世界杯”——“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第一名。
随着中国海油国际化发展步伐逐步加快,王佳鑫所在的珠海基地承揽了更多国际化项目,这为他提供了更高、更广的发展舞台。
全球最深吸力筒式海上风电项目Seagreen项目服役于环境恶劣的欧洲北海海域,必须同时满足欧盟、DNV(挪威船级社)、NORSOK(挪威石油工业技术法规)等诸多设计建造标准。在项目管线法兰焊接中,为保障公差满足要求,全程采用全站仪测量。测量时断电降温,测量完成后加热升温才能进行焊接,作业效率非常低。
“我们研究过了,前期可以使用水英尺初步测量,收尾再使用全站仪精确测量,焊接质量和效率都会大幅提升。”王佳鑫敲开了业主办公室的门。“NO!”业主却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他。
王佳鑫并不打算放弃。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他车间里追着业主递资料,会议间隙见缝插针地分析利弊,甚至午餐时端着餐盘凑过去继续游说。最终,王佳鑫的执着让外方业主松了口。
实验结果如王佳鑫预料的那样,焊接效率提升一倍以上,精度完全满足要求。这种方式随即在项目范围内推广,项目累计焊接合格率达99%,尺寸精度控制及质量合格率均达到或超过规格要求。
“从那以后,业主看我们的眼神都透着些敬意。”王佳鑫说,“我们的方案不是凭空产生,而是长期经验的积累。”
谈到为什么坚持从事焊工这个“苦行当”,王佳鑫说,在“海基二号”投产后,一个不常联系的朋友给他发来微信:“看你朋友圈,才知道你在干这么大的项目,真牛!”
“当时感觉特别自豪。”王佳鑫黝黑的脸上绽放出明媚灿烂的笑容,“新时代的工匠,不仅要焊好每一条焊缝,更要焊出中国制造的底气。”
(天津工人报记者高竹君 通讯员谢东升)
实时查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