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了整整1年,越发佩服主席,57年对苏的建议堪称高明
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的很多观点,已经超脱了时代的局限性,哪怕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现在分析起来,依然能完美贴合国内国际局势。就如1957年主席对赫鲁晓夫的一番分析,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通过如今的俄乌战争,依然能证明其准确性。
01高屋建瓴,高瞻远瞩
1957年,苏联举办“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主席也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间隙,主席和赫鲁晓夫探讨了国际上的一些问题,当时正值两个阵营对抗愈演愈烈的年代,针对美苏之间的核威胁,主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面对美西方的核威胁和核打击,不需要第一时间出手还击,完全可以等一等,看看后续发展。而赫鲁晓夫对此坚决反对,认为一刻都不能等,必须立即还击。
随后主席又解释,如果真打起来苏联可能处于劣势,不妨往乌拉尔山撤退,到时中国必会全力援助。对这个说法,赫鲁晓夫嘴上虽没做任何表示,但心里显然很不赞同,英勇善战的苏军,怎么可能后撤?
自负的赫鲁晓夫不知道,主席说的肺腑之言,都是从残酷的战争中总结出来的,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我方最初都处于劣势,正是凭着这种战略,才逐渐扭转劣势走向胜利。
1947年,主席得知老蒋派出25万国军,准备偷袭延安,此时我军分散在各地,延安兵力空虚根本无法硬扛25万敌人。主席深入考虑之后,做出了撤离延安的决定。
很多人都反对这个决定,毕竟这是辛苦建立起来的红色中央,是很多年轻人心中的革命圣地,敌人还没来自己就主动放弃,会严重影响我党我军形象和士气。
主席解释称,暂时的放弃是为了以后夺回来,既可以揭露国军的丑恶嘴脸,又能给老蒋制造胜利假象,完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深入浅出地分析,让大家理解了“存人失地”的优越性,最终所有人提前撤出延安,留给国军一座空城。当国军想要继续追击时,面对的是我军神出鬼没的袭击,最终只能败退而回。
02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不纠结一时一地的胜利,强敌来时主动放弃,随后再伺机削弱敌人趁机反扑的思想,是主席很久以来的一贯主张。
从革命之初,我军就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主席为此专门提出“不要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先保存自己的实力,然后再伺机消灭敌方精锐力量”。这一思想指导下,全军上下都贯彻着“必要时间可暂时放弃一城一地”的作战方针。
我军由弱到强的发展,无疑证明了这一战略的准确性。通过持久战的方式,变弱势为强势,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也同样如此,粉碎了老蒋速战速决的计划,把战线和时间拉长,战场形势逐渐逆转。
这一思想,在抗美援朝时表现得更为明显。当麦克阿瑟叫嚣着带美军回家过圣诞节时,我们通过不断地战斗,把敌人引到深山老林中,削弱机械化军队的优势,持续不断地给联合国军带来沉重打击。
回家过圣诞节的梦想破灭了,这无疑严重削弱了美军士气,而麦克阿瑟灰溜溜回国,更是给这个传奇人物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此后几年间,处于劣势的我军,继续贯彻存人失地、拉长战线的战略,让美军不断品尝失败的滋味。
直至最后,美军在接连失利后,不得不签下了停战协议,而我军踏着美军的尸骨,拿下了“世界第一强军”的荣耀。从此以后中国说的话,无论哪个国家都要仔细掂量一番,以免再次品尝抗美援朝战场上联合国军失败的苦果。
03俄乌战争再次印证主席战略
带领着弱势军队,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主席,对如何战胜强大对手,无疑是很有心得,这一方面,一直处于强势地位的赫鲁晓夫,自然无法理解。
所以在1957年主席如此提议时,赫鲁晓夫根本不当回事。在他眼中苏联很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敌人,都能以硬碰硬的方式解决问题,完全没必要采用主席“存人失地”和“持久战”的战略,这不符合苏联的情况。
后来的美苏对抗,主要以冷战的方式进行,主席的战略是否真正适合苏联,已经无法具体考证。但现在的俄乌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完全证实了主席战略的准确性和高瞻远瞩。
自2022年俄乌战争开始以来,处于强势地位的俄罗斯,本想通过突袭首都的方式,让这场特别军事行动速战速决。但随着攻占基辅机场失败,速战速决的战略构想也彻底破产。
这次突袭行动失败之后,俄罗斯又派出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乌克兰境内,准备像以往那样,用钢铁洪流把乌克兰一波推平,达成推翻乌克兰“纳粹政府”的目标,使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的计划。
当俄罗斯大军开进乌克兰时,很多人觉着,如此泰山压顶的攻势之下,乌克兰无可避免地很快就会“跪了”。但一年多过去了,俄罗斯速战速决的平推景象并没有出现,虽然乌克兰处于劣势,但依然打得有声有色。
虽然俄罗斯比乌克兰强大太多,但乌克兰可能学会了主席当年的战略,最初以空间换时间,直至现在双方已经进行了多轮攻防,俄罗斯始终拿乌克兰没办法。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在很多人看来已经虚有其表。
“与强敌对战,不能太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俄乌战争陷入持久战,就充分佐证了主席的这个战略。把闪电战拖成持久战,现在俄罗斯也是骑虎难下,最终鹿死谁手还真是尚未可知。局势发展至此,也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而主席早在几十年前,就指出了类似战争的关键所在。
实时查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